ac米兰app安卓版下载

ac米兰app安卓版下载

集换式卡牌 | 220人在玩 | 大小:12.91M | 版本号:V1.78.73

更新时间:2024-04-28 22:14:00

  • 简介
  • 版本
  • 资讯
  • 评论

    4月24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大抓经济 大抓基层 大抓落实”主题系列发布会,威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公安指挥中心、交警、经侦、治安、出入境管理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大抓经济”27条措施》有关情况。


    为深入贯彻威海市委、市政府“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的部署要求,威海市公安局立足公安机关工作职能制定27条措施,聚焦“护商、安商、利商、暖商、惠商”精准发力、精益提升,着力打造安全、优质、顺畅、规范、满意的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01

    聚焦“护商”,严打涉企违法犯罪,着力提升“安全”指数

    开展“鲁剑2024”专项行动。紧盯优势产业、科创企业、重点行业,依法严打侵害企业商户合法权益的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商业贿赂、串通投标、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犯罪活动,全力追赃挽损,保护企业商户合法权益和发展活力。

    开展“昆仑2024”专项行动。紧盯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深化完善“省市县所一体化”、行刑衔接等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办理一案、震慑一片、净化一域”的效果。

    开展“无诈企业”创建活动。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更加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深化“四专两合力”建设,强化“打、防、管、治、宣”措施,加强对企业财务等特定人员的反诈宣传,发送预警宣传短信、开展上门走访,全力保护企业“钱袋子”。

    开展“净网2024”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突出网络犯罪和各类网络乱象,建立健全涉企网络谣言通报机制,依法快速查处恶意炒作、造谣传谣、影响企业声誉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重点企业的网络安全监测,定期开展安全隐患和漏洞排查,指导企业做好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剔除网络安全风险,为企业发展营造清朗、安全的网上营商环境。

    开展“猎鲨净湾2024”专项行动。深入实施“生态警务”,立足近海、岛屿、岸线、港湾“四大领域”,落实生态警长机制,严打非法捕捞、“三无”船舶、盗采海砂等违法犯罪活动。会同涉海部门对近海非法养殖区、禁用渔具进行全面清理,助力海洋生态保护和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02

    聚焦“安商”,严密防控风险隐患,着力提升“优质”指数

    深化“千里山海平安带”建设。加快推进旅游警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规范完善“千里山海平安游”联勤工作站运行、“四位一体”近岸救援和景区警长制,推动景区在临海、临崖等涉险公共区域试点增设一批救援专用多功能站和警示语音播报器,落实旅游旺季高等级社会面巡防和涉旅新业态治理,做到“旅中有警、警在景安”,擦亮“千里山海平安游”品牌。

    实施“防风林2024”风险预警研判工程。以威海市经济违法犯罪监测预警中心为主阵地,密切关注涉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对重大风险主体的股权、资金、经营谱系等开展多层次多维度数据分析,及时动态捕捉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因子”,加强涉企风险预警处置,严防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经济风险。

    健全“项目警务”服务保障机制。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项目警长”和“园区警长”制,建立联系帮包机制,做好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安防措施完善、保卫人员培训、员工背景审查等工作,助力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重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健全“警保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保安及治保力量统筹管理,常态化组织企业周边治安清查,动态摸排突出治安问题,及时向企业通报相关情况,指导企业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推动保安联勤联防与社会网格化治理有机融合,共铸平安“防火墙”。

    积极融入“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健全流转机制、建立畅通渠道、明确相关责任、强化攻坚化解、发挥绩效引导,推动各类矛盾纠纷最大程度纳入“一站式” 化解轨道,全面凝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合力,将矛盾纠纷最大程度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推进环海沿线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聚力解决市区沿海道路电动自行车骑行空间局促、骑行秩序混乱、停放资源紧张等问题,联合住建等部门采取道路改造、交安设施完善、停车资源挖掘等措施,补齐电动自行车骑行道路基础设施短板,形成自滨海大道华发至环海路小石岛约45公里的闭环骑行通道。

    03

    聚焦“利商”,精简行政审批流程,着力提升“顺畅”指数

    推行户籍窗口“1 6”服务模式。拓展高频户籍业务“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受理范畴,探索构建全天候24小时户政服务体系。简化集体户设立手续,企业凭营业执照和法人居民身份证以及单位合法固定住所产权证明即可申报设立企业集体户。为民营企业员工办理身份证、居住证设立“绿色通道”,提供“加急办”服务,优先受理、优先制证。

    推行外籍人才办理签证“一对一”服务模式。全面落实外籍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专员”制度,已办妥工作许可、来不及出境办理工作签证的,可凭工作许可直接申办工作类居留许可;已连续两次办理有效期1年以上工作类居留许可且无违法违规行为的,第三次申请工作类居留许可,可按规定申办有效期5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

    推行车检“交钥匙”便捷办服务模式。优化机动车检验流程,通过全程免费代办,由检验机构工作人员一次性负责办结。实行网上预约车检,方便群众“随到随检”,最大限度减少车检等待时间。推行车检“一窗办”“容缺办”,提升群众办事效率。

    推行“助企跨境商务”加急办服务模式。对有赴境外参加会议、谈判、签订合同、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等出国(境)需求的企业,畅通急事急办“绿色通道”,符合加急条件的,办理时限为2个工作日;情况特别紧急的,当日办结。

    推行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运输环节备案审批“一日办”服务模式。建立“24小时不打烊”微信群,加强与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沟通对接,及时获悉审批需求,符合规定的24小时内审核通过。

    04

    聚焦“暖商”,构建亲清警企关系,着力提升“规范”指数

    提升行政监管执法水平。制定年度抽查计划,健全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压减涉企检查频次,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做到“有事即到、无事不扰”。推广优化“移动监管、非现场监管、综合监管”,健全信用监管服务模式,深化基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强化包容审慎执法。坚持既严厉打击损害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犯罪,又包容审慎执法,严格执行《威海市公安局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守法经营,严禁选择性执法、逐利性执法,严禁随意限制民营企业家自由,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济、民生的影响。

    强化警企联系机制。在企业园区或企业商户比较集中的区域建设线上线下“经侦助企联络室”,积极回应企业诉求,指导企业做好防自身犯罪、防外部侵害、防内部职务犯罪“三防工程”,及时提供便利服务和安全保障。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行“传统 新媒、网上 网下”同步推进模式,更加注重提升政策文件解读质量,深入开展“进企业促发展”“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多视角、多层次、多维度不断丰富政务公开载体,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促发展。

    完善警企交往“正负面清单”。进一步厘清警企交往定位,明确警企交往界限,在依法依规依纪前提下,围绕企业健康发展需要,秉承公心、公私分明,“亲”“清”交往,积极听取意见建议,真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警企关系。

    05

    聚焦“惠商”,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着力提升“满意”指数

    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以公安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标准化提升”为目标,编制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统一事项目录、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推动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等在全市范围内标准统一,实现清单认领录入率达100%,事项清单统一规范执行率达100%。

    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从企业需求出发,将涉及企业开办、准营、破产、注销的公章刻制备案、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企业车辆信息核查、企业印章注销,涉及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退休、公民身后一件事的户口登记、户籍类证明、居住证、户籍信息确认、户口注销、驾驶证注销等涉公安事项,与相关部门的事项集成办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服务。

    深化“威海微警务”建设应用。以服务企业直通车为突破点,深化电子证照应用,丰富本地个性化服务事项,推进涉企类高频服务全程网办,推动更多服务事项由网上预约向全程网办转变提升,着力打造“警e办”服务品牌,年底前完成“威海微警务”迁移至“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任务。

    推进“一窗通办、一站办结”。完善集约高效的线下政务服务体系,原则上所有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包括户籍业务)均纳入各级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方便群众“只进一道门”,实现统一受理和一站式办理,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集中办理率达到100%、大厅全科窗口占比达到80%以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覆盖。

    提升企业诉求办理质效。紧盯企业急难愁盼,进一步畅通企业诉求受理渠道,加强民生警务综合平台建设,强化“办、评、访、督、责”闭环式办理,健全“分级办理、上下贯通”的问题解决机制,确保企业诉求办结率90%以上。

    畅通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渠道。建立涉企执法服务违法违纪线索核查机制,依托110报警电话、12389举报电话、0631-5192533咨询电话等渠道,对执法服务中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及时受理核查、规范处置、反馈答复、监督整改。

    ★网上网下公安政务服务情况如何?

    按照威海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关于优化政务服务的部署要求,威海市公安局将公安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列为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聚焦企业群众反映的政务服务领域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着力打造“一窗通办、一站办结,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盯到底、盯到化解”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公安政务服务升级版。截至目前,194项依申请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141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优化审批流程,推动政务大厅“一窗通办、一站办结”。组织开展政务服务“畅流程?提效能”活动,编制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统一事项目录、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推动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等在全市范围内标准统一,推动实现全市公安政务服务清单认领录入率达100%,事项清单统一规范执行率达100%。目前,全市9处公安政务大厅全部推行“一窗通办”、全科窗口占比82.6%,全市52个户籍派出所推行“户籍 ”模式,便于群众办理期满换领驾驶证、驾驶证遗失补证等高频业务。

    优化升级微警务,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一事联办”。继续深化“威海微警务”建设应用,以服务企业直通车为突破点,深化电子证照应用,丰富本地个性化服务事项,推进涉企类高频服务全程网办,推动更多服务事项由网上预约向全程网办、由“能办”向“好办”转变提升,着力打造“警e办”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威海“微警务”平台注册人员已经达到79.4万人,实名认证68万人,实名认证率、业务办结率分别达到85.6%和98.67%。

    建立盯办机制,推动重点诉求“一盯到底、盯到化解”。坚持“责任明确、事要解决”原则,强化“办、评、访、督、责”闭环式办理机制,健全“分级办理、上下贯通”的问题解决和盯办机制,确保重点民生诉求一盯到底、盯到化解,确保企业诉求办结率90%以上。同时,建立涉企执法服务违法违纪线索核查机制,依托110报警电话、12389举报电话、0631-5192533咨询电话等渠道,对执法服务中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及时受理核查、规范处置、反馈答复、监督整改。

    下一步,威海市公安局将继续探索推进更多更新的政务服务措施,擦亮便民“小窗口”,做优威海“微警务”,跑出服务“加速度”,着力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

    ★环海沿线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相关情况如何?

    2023年,环海沿线电动车骑行观光成为威海旅游新风尚,车流集聚状态从5月上旬持续至10月中旬,8月旅游最高峰时段,同时段在途电动自行车可达1.5万辆次,短时间内迅速增长的电动车流给交通带来极大压力。按照威海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旅游工作的要求,在环海沿线建设一条独立电动车骑行通道,威海市公安局联合市住建局及各区管委政府,积极推动环海沿线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工作。

    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方案。大数据分析2023年旅游旺季时段电动自行车交通运行数据,将滨海大道、海滨路、环海路选定为骑行主要流线。针对骑行空间局促、骑行路线离散、景区节点秩序较乱等现状问题,结合交通实际,提出以骑行空间拓展、骑行路线整合、景区节点秩序提升为核心的综合提升方案,制定完成《环海沿线电动自行车选线规划方案》,预计通过工程建设形成沿海45公里骑行网络,串联沿线13个重点网红景区,为观光电动自行车提供良好连续骑行环境。

    创新举措提升建设效果。在建设方案设计方面,结合慢行交通发展理念,在滨海大道、海滨路等有条件的路段推行人非共板形式非机动车专用道设置方式,形成独立的步行、骑行通道,减少机非冲突,提升骑行体验;在线上诱导方面,结合智慧交通发展实际,提出导航平台深度融合的管理思路,通过与高德、百度等平台公司深度合作,将交通管理理念注入导航平台骑行引导路线中,实现观光电动车从被动管控向主动引导的转变。

    宣传引导保障骑行畅通。结合环海沿线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精心制作宣传提示内容,共安装广告护栏100面、语音提示装置10套,形成浓厚宣传氛围。安排固定勤务岗、志愿者在关键节点路口、重点网红景区进行指挥引导,确保游客专用道内有序骑行。

    下一步,威海市公安局将加快推进环海沿线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工作,以五一假期为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细化施工任务,确保工作高效保质完成,为群众出游提供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下一步在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促进保障高质量发展,经侦部门结合公安部经侦局便民利企十项工作指引,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工作导向,立足经侦主责主业,深入开展“春风暖企”行动,创新服务企业各项举措,不断提高涉企服务水平,以实干、实效、实绩来暖企、助企、安企。

    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深入开展“鲁剑2024”专项行动,紧盯企业反映强烈的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人员受贿、串通投标、虚假诉讼以及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侵犯企业和企业家权益的犯罪行为,建立涉企案件快速反应机制,优化完善常见多发经济犯罪案件报案指引,精准发力、重拳遏制,坚决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完善深化“帮办机制”。深化搭建“企无忧”金盾服务队、“经侦助企联络室”线上服务群,建立便民利企常态调研机制,组织开展警企恳谈会,积极回应企业诉求,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开展法治宣讲、以案说法等活动,结合查办涉企经济犯罪案件发现的行业风险和企业漏洞,发布“风险预警告知书”“风险排查告知书”和“风险防范提示”,“面对面”指导企业做好防自身犯罪、防外部侵害、防内部职务犯罪“三防工程”,帮助企业提升防范意识和能力。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经侦领域法治公安建设,开展涉案财物管理排查整治及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从侦办的每一起案件特别是涉企案件入手,盯紧受立案、强制措施、涉案财物查控管理处置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严格区分涉案财产与合法财产,依法依规推动案件侦办工作。针对经侦执法办案易发常见的执法问题及敏感执法环节,规范使用涉案财产强制措施,推行涉案账户“阳光冻结”,强化涉企案件执法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案件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强化共建共治机制。在“1 5 N”党建联盟的基础上,会同相关行政部门继续深化“助企联盟”协作机制,在打击犯罪、防范宣传等方面形成服务保障的强大合力。会同工商联、行业协会建立协作机制,在深化常态沟通、搭建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力量、创新工作模式等方面深入探索,丰富活动载体和服务平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下一步,公安经侦部门将按照市委“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工作导向,紧密结合当前威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聚焦企业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优化威海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硬核”发展,用“经侦热度”换取“营商温度”。

    ★拓展高频户籍业务“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具体受理范畴有哪些?

    为顺应信息化发展、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近年来,威海公安机关在户政服务方面先后出台了“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全程网办”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使群众可以在就近的户籍窗口办理相关的户籍业务,切实节约异地居住生活人员办事成本。工作中,也根据群众的反馈需求,不断拓展的通办、网办业务范畴,以求最大限度的方便群众。

    跨省通办方面,原有的“跨省通办”业务只包含部分户口类迁移、户籍类证明和身份证补换领业务,在此基础上又拓展实现了所有的户口类迁移、户籍类证明、新生儿落户、临时居民身份证申领、身份证首次申领等业务都可以跨省进行办理,这已经涵盖了群众日常所需的绝大多数户籍业务。

    全省通办方面,在跨省通办业务的基础上,实现省内户口类迁移业务可以当场一站式办结,群众不需要等待。另外,正在推进将户口登记、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等高频户籍业务实现全省通办,以进一步便利省内群众。

    全程网办方面,主要是方便群众在手机上通过“威海微警务”微信公众号办理业务,实现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办理相关户籍业务。在原有山东省内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申领、居民身份证补(换)领(距上次现场办理2年以内)、临时身份证明申领、夫妻投靠户口迁移和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居住证申领等5项户籍业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60岁以上老人换(补)领居民身份证的,实现全流程、无差别 “全程网办”,不受两年内领证限制,进一步便利了老年人,在家即可办理身份证件。

    下一步,威海市公安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部署,持续扩大便民服务范畴,提高窗口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助企跨境商务”加急办服务模式具体内容是怎样的?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推出了“助企跨境商务”加急办服务模式,具体内容有三项:

    设立服务专员。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和“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搭建助企专岗,设置服务专窗,为相关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加急办、集中办服务。

    畅通“绿色通道”。对急需赴境外参加会议和谈判、签订合同、参加“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建设等企业员工,出入境证件办理时限缩短为2个工作日;情况特别紧急的,当日办结。

    提供应急服务。开通24小时应急服务电话,推出预约办、延时办、上门办、智能办等多种模式,提供接待、受理、审批、制证等一条龙加急帮办服务,随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下一步,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将在全面落实“只跑一次”、“全国通办”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容错办理、信息先行、监督回访等工作机制,为助力威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李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