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狮贵宾会网址注册

美狮贵宾会网址注册

集换式卡牌 | 370人在玩 | 大小:62.83M | 版本号:V9.9.62

更新时间:2024-04-29 04:11:23

  • 简介
  • 版本
  • 资讯
  • 评论

    央广网西宁4月26日消息(记者汪晓青 实习生鲍娜好)高原的风呼啸着,赵海忠握紧手里的棉衣,很快就要抵达儿子工作的地方了。

    从青海省西宁市到海西州格尔木市,这条一路向西的路途是很多游客向往打卡的路线,也是许许多多青藏铁路工作者再熟悉不过的方向。

    一代代青藏铁路人前仆后继,为保障青藏铁路的安全畅通付出巨大贡献,来自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大柴旦线路车间小柴旦线路工区工长赵海忠一家三代就是这千万铁路人的缩影。


    赵海忠(右)为儿子赵明涛(左)送来棉衣(央广网发 鲍娜好 摄)

    据赵海忠讲述,他曾先后在锡铁山、饮马峡、小柴旦等线路工区任线路工、工班长等职务,从事铁路线路维修、保养工作,时光匆匆,已过去37年。赵海忠的父亲赵恒学是青藏铁路的第一批铁路职工,曾在西宁工务段工作,1983年,青藏铁路西格段开通以后,举家西进,来到德令哈工务段尕海领工区可特力线路工区工作,直到退休。


    工作人员巡检铁轨(央广网发 鲍娜好 摄)

    “我们刚上班时,用的都是养路工的‘三件宝’,洋镐、耙子、破棉袄。每天的工作就是‘砸洋镐’,靠人工捣实线路,让火车平稳、安全通过。当时,两个人1对镐,一天要对100多根枕木周边的石砟进行捣固作业,一天下来要砸镐6800余次。后来,大量机械化工具上线,2个人合作用两个小时就能捣固40—50根水泥枕。”赵海忠说。


    护航青藏铁路 坚守关角隧道(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赵海忠的儿子赵明涛和工友们正在青藏铁路西格段天棚站关角隧道附近开展巡护工作。2016年12月,赵明涛大学毕业后来到青藏铁路工作,巧合的是他也被分配到德令哈工务段。

    “现在我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与父辈时期相比大不相同了,‘三件宝’也已经‘退休了’,现在的维修更加注重精细化、精准化、精良化。”赵明涛说,如今,大量现代化工具投入,现在大家都用上了电子道尺、激光测距仪、轨道检查仪等先进设备,线路的维护更加注重精细化、精准化、精良化。

    时光推进,爷孙三人坚守在青藏铁路沿线岗位上,用同样的热忱,守护着这条祖国的大动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