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集团旗下赌场

云顶集团旗下赌场

集换式卡牌 | 530人在玩 | 大小:79.61M | 版本号:V7.78.84

更新时间:2024-04-28 02:52:22

  • 简介
  • 版本
  • 资讯
  • 评论

    作者:田香凝(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沫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杂志”微信公众号


    导 读 “国际学术观点”栏目每月摘编来自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最新观点以飨读者。本期摘编的6篇文章涉及框架理论、新闻体验、社交媒体创作、受众转向、人工智能应用以及优质新闻的内涵等多样主题。

    1.框架理论三十年:走向学术孤岛还是专业化分工?

    作为著名的传播理论,框架理论被一些学者评价为支离破碎的范式,在概念化、操作化和应用方面存在分歧。在2024年第2期的《传播学学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中,有学者采取元理论的视角,对近三十年发表在传播期刊中的框架研究文献进行分析。

    论文发现,框架研究领域表面上看起来支离破碎,事实上在领域内部存在着多个具有凝聚力的独特组群,这些组群侧重于不同的研究主题或方法,彼此之间较少引用其他组群的研究成果。论文还发现,框架研究领域存在着一组相对稳定的核心经典文献,不同研究都以这组文献为中介产生相互关联。此外要指出的是,虽然近年来框架研究变得更加多样化,但主要作者仍以隶属于美国研究机构的男性为主。

    总而言之,这篇论文否定了框架研究的“学术孤岛”假说,而认为这是一种“桥接模式”的网络结构。作者建议不同研究组群开展更加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并呼吁有更多非男性和非美国视角参与到框架研究中。

    文献来源:Dror Walter, Yotam Ophir.Meta-theorizing framing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92–2022): toward academic silos or professionalized specialization?[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24(02):101–116.

    2.仪式签到、震惊沉浸、恢复稳定:新闻体验的顺序类型学

    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当代社会,人们如何使用新闻?2024年第2期的《媒介,文化与社会》(Media, Culture & Society)发表了一篇论文,采取了顺序类型学的视角,对挪威新闻受众进行了长达5年的跟踪调研,探讨了人们在社会危机局势之前、期间和之后的新闻体验,并提出仪式签到、震惊沉浸和恢复稳定这三个连续的类别。

    首先,在危机来临之前是仪式性签到阶段,人们习惯性地、快速地、肤浅地查看新闻,以维持预先建立的本体安全感。其次,在危机发生后,人们会进入震惊沉浸阶段,更加关注现场直播并查看不同消息来源,以便对危机局势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最后,危机发生后一段时间,人们会进入恢复稳定阶段,通过阅读深度内容,或与他人讨论和分享新闻来建立起对局势的理解,并评估危机对自己和他人意味着什么,在这一阶段,新闻起到了重建本体安全感的作用。

    文献来源:Moe, H., N?rland, T. U., & Ytre-Arne, B. Ritual check-in, shocked immersion, regained stability: A sequential typology of news experiences in crisis situations[J].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024(02): 425-435.

    3.“专业创作者叙事”: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的自我呈现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的团队日益壮大。鉴于此,2024年第1期的《融合:国际新媒体技术研究杂志》(Convergenc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发表了一篇论文,聚焦自主创业的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的工作故事,以及这些内容创作者塑造的自我形象。论文基于对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发布的帖文和视频的内容分析,并结合对创作者的半结构访谈,来分析他们是如何进行自我呈现的。

    研究发现,为了协调受众、赞助商和平台之间的需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许多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采用了“专业创作者叙事”(professional creator narrative)。在这一叙事模式中,创作者得以向他们的用户解释,他们必须满足广告商的某些要求,就像他们必须以某种方式使用平台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自身在平台上的可见度,进而获取收益。这为他们在内容创作过程中的演绎提供了说理依据,换言之,构建“专业创作者叙事”有助于他们论证自身工作的合理性,因而成为他们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来源:Hoose, F., & Rosenbohm, S. Self-representation as Platform Work: Stories About Working as Social Media Content Creators[J]. Convergenc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 2024, 30(1):625-641.

    4.受众转向:新闻应当以何种角色面向受众?

    近年来,新闻业的“受众转向”(audience turn)已在研究中得到广泛讨论,但受众对新闻角色的看法仍未得到充分探讨。在2024年第4期的《新闻学》(Journalism)中,有学者基于对比利时受众的调研,来探讨新闻应当以何种角色面向受众。

    调查显示,“记者作为解释者”的角色得到了受众的最高评价,受访者普遍希望记者能为他们带来有用的、可操作的信息,使新闻适用于日常生活。“记者作为信息提供者”同样获得了较高认可,一些受访者希望记者以较为轻松娱乐的方式传播新闻,尽管这与负面新闻日益增多的趋势有些矛盾。而“新闻记者作为舆论促进者”的角色得分较低,受访者尤其不喜欢“违背普遍接受的观点”和“采取强硬立场”的新闻,可见受众很难接受挑战其固有观念的新闻。

    研究还指出,不同年龄、学历和收入水平的受众群体对新闻角色的期待有所差异,这意味着新闻业要针对不同群体调整自身与受众的关系。

    文献来源:Truyens, P., & Picone, I. Does the audience welcome an audience-oriented journalism? [J]. Journalism, 2024(04):735-754.

    5.人工智能重塑新闻机构对平台公司的依赖

    目前,平台公司在新闻的制作、分发和盈利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核心参与者。鉴于此,一些人认为,当媒体越来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新闻生产时,有可能会加剧新闻行业对平台公司的依赖。发表在2024年第2期《数字新闻学》(Digital Journalism)上的一篇论文通过实证研究对上述观点进行了验证。

    研究通过对美国、英国和德国33家媒体的121名新闻从业者的访谈、31名专家的采访以及部分二手资料的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重塑了新闻机构对平台公司的依赖。具体而言,当人工智能在新闻行业的应用日益普及时,其不仅会加剧媒体对平台公司现有的信息分发依赖,还会在其信息生产中创造新的依赖关系,特别是当生成式人工智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时。多种原因导致了新闻机构在AI技术应用方面对平台公司的依赖,比如媒体自己研发技术的成本过高,相关资源缺乏,以及很多媒体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不在于研发人工智能技术。此外,研究也表明,虽然人们承认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体对平台公司的依赖日益增加,但大家对依赖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仍存在分歧。

    文献来源:Simon, F. M. Escape Me If You Can: How AI Reshapes News Organisations’ Dependency on Platform Companies[J]. Digital Journalism, 2024(02):149–170.

    6.社交媒体平台的优质新闻内涵呈渐进性演变态势

    高品质新闻或优质新闻(quality journalism)在保障民主和促进公众形成理性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的演进,高品质新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围绕社交媒体平台上的高品质新闻,《新闻学研究》(Journalism Studies)2024年第4期的一篇文章展开了探讨。研究依据学者克劳斯?阿诺德(Klaus Arnold)的理论框架,对高品质新闻的内涵进行了三方面的维度划分,分别为新闻机构的规范和价值观、生产的新闻内容以及记者与受众的互动。

    研究发现,随着媒体对社交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在界定何为高品质新闻方面,并没有出现一种全新的、不同形式的颠覆性范式转变。相反,社交媒体时代,记者和媒体机构一般会根据平台的属性和特点在新闻价值、操作规范和具体实践方面展开不断的协商,优质新闻的内涵由此呈现出渐进性演变态势。通过实现“多对多”的沟通,社交媒体平台迫使记者和媒体机构更深刻地反思受众需求,并制定相应策略提升受众参与度。此外,研究也表明,记者和媒体机构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活动的差异实际上取决于他们如何看待、处理高品质新闻。

    文献来源:Degen, M., Olgem?ller, M., & Zabel, C. Quality Journalism in Social Media – What We Know and Where We Need to Dig Deeper[J]. Journalism Studies, 2024 (04), 39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