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外围app买球app软件下载

十大外围app买球app软件下载

集换式卡牌 | 656人在玩 | 大小:33.92M | 版本号:V4.18.18

更新时间:2024-04-29 05:19:48

  • 简介
  • 版本
  • 资讯
  • 评论


    图说:充电宝“槽位”全满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徐驰 李晓明 摄(下同)

      出门在外,手机一旦进入“低电量”模式,难免会让人陷入“电量焦虑”,共享充电宝成为不少市民的“应急之选”。然而,多位市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使用共享供电宝时频频“踩坑”,遭遇价格高、还不上、维权难等种种困扰。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据显示,仅今年1至3月,共享充电宝的相关投诉就超过600多条。共享充电宝究竟有哪些槽点?记者实地调查测评。

      民声调研:

      槽点一

      只超一秒

      竟按小时收

      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他和朋友在普陀区环球港聚会。为了“救急”,他扫码租借了“小电”共享充电宝。“我才充了一个多小时,就要收我10块?如果继续充几个小时,都可以买一个新的充电宝了!”

      记者来到环球港附近,很快找到一个“小电”共享充电宝租借点。扫描机器上的二维码后,手机上立即弹出了“计费规则”:5元/小时,3分钟内归还免费,不足1小时,按1小时收费。扫码、缴费后,充电宝到手。此时,记者的手机电量还剩32%,插上充电宝后,记者在附近逛了一圈,大约1小时15分钟后,手机电量到了70%左右。归还充电宝时,记者支付了10元。

      记者在该商场调查发现,共享充电宝品牌不一、计费的规则也不尽相同,但普遍“单价”都不低。而且,几乎所有的品牌都用小号的浅灰色字体来注明收费标准,如果不仔细观察,其实很难发现。


    图说:“怪兽”充电宝的收费标准

      “街电”充电宝的免费时长只有1分钟,单价则是4元/小时(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30元/24小时,封顶99元;

    “怪兽”充电宝设置的价格为:3分钟内归还免费,4元/时,40元/24小时(不足1小时按1小时收费),封顶99元;

    “小电”充电宝的计费标准是4元/1小时,3分钟内归还免费,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40元/24小时,总封顶99元。

      而最为“坑人”的是,各大品牌共享充电宝普遍采用按小时计费,也就是说,即使超过1秒钟,仍按1小时计费。也就是说,即使充电1小时零1秒,也会按照2小时计费。记者在购物网站上搜索发现,类似规格的充电宝,价格从20元至40元不等,换句话说,选择某些品牌的充电宝,只要充电超过2个小时,支付的金额差不多可以买一只全新的充电宝。

      槽点二:

      同个品牌

      价高近一倍

      据经常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市民所述,即使是同一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放在不同的位置价格居然也有不同,有的甚至高出一倍,很容易让市民“吃药”。

      市民周先生在鞍山路附近不同的小店租用共享充电宝时,价格就像开“盲盒”,各店都不同。在周先生指引下,记者来到地铁8号线鞍山新村站出入口附近的一家奶茶店,这里摆放着一只美团充电宝租借柜,扫码后可以看到定价为“3元/小时”;走到不远处鞍山路上的另一家商铺门口,也有一台美团充电宝柜机,扫码后显示计费达“5元/小时”,价格高了近一倍。


    图说:杨浦区鞍山路边一家饮品店内摆放的共享充电宝柜机

      实际上,除了美团之外,其他如怪兽、街电、小电等品牌的充电宝,在不同的位置,收费标准也存在着差别。记者向客服询问价格时,客服回复:价格确实是不一样的,具体以手机租借页面显示为准。这让诸多消费者十分困惑:“为什么同一品牌不能统一定价呢?这不是‘打闷包’吗?”

      槽点三:

      有借难还

      押金被扣掉

      “为了还充电宝,我兜遍商场、跑上跑下,结果连续扑了好几个空。”市民刘女士回忆,她和大学室友在浦东新区世纪大道附近的陆家嘴中心聚餐。为了确保手机电量不耗尽,她特意来到一楼的接待前台,租借了一只“怪兽”充电宝。

      餐后,她准备归还时,却陷入了“有借难还”的尴尬:一楼的充电宝槽位“全满”,她迅速跑到商场5楼和8楼两处归还区,柜机均无“空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手上的充电宝还在“不断计费”,她心里非常着急。最终,她只能来到近2公里外的一处指定地点,还了充电宝。然而,由于路上耽搁的时间过久,结账时被多扣了5元。


    图说:与客服的聊天记录

      记者走进陆家嘴中心。在一楼扫码租借一只“怪兽”充电宝后,打开小程序,发现“归还点”集中在商场的1楼、5楼和8楼。走到5楼,接待台的位置偏僻不说,柜机也早已“满位”;来到8楼,这里的机器规格不同,根本无法归还。

      打开小程序查看归还点,即便处于市中心区域的位置,该品牌的点位也不多,有的甚至是“远开八只脚”。最近的一处点位在一家不起眼的写字楼附近,步行需要800多米才可到达,而且还不确定到了现场一定能够成功归还。不少市民抱怨,正是因为“归还之路”太艰辛,最终无奈放弃甚至被扣掉了押金。

      槽点四:

      还了机器

      扣费仍不停

      “好不容易找地方还上充电宝,结果系统却没有结束计费,我不得不付了30元‘封顶费’,只能不断去申诉……”市民张先生回忆,他在浦东新区上南路附近打球时,租借了一只“小电”充电宝,前后充电约2小时。结果,第二天收到一条通知,告知他已“封顶计费”。为此,他与客服反复申诉,至今未果。

      记者实地探访, 发现这里的共享充电宝柜机比较老旧,卡槽并不牢固,塞进充电宝后,确有明显松动。记者在此扫码租借了一只同品牌的充电宝。第一次使用片刻正常归还,第二次租借一只充电宝长时间充电后归还,次日收到系统发来提示,示意由于超过24小时,需支付30元。点击“在线申诉”,却要记者提供“自证材料”;当记者拨打客服热线说明情况后,客服人员表示:要进一步核实情况,向上级申请。截至发稿,申诉仍未成功。

      槽点五:

      无法试错

      申诉太艰难

      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据显示,共享充电宝投诉中,约有30%的消费者将“矛头”直指免费时间过短,让消费者几乎没有“试错”的余地,后续申诉也非常困难。

      由于工作的原因,市民龚先生是共享充电宝的“常客”,也经常遇到各种故障。“有时候,扫一个充电宝,发现是坏的,没办法用,也要被计时、扣费。”“为了适应不同型号的手机,充电宝往往‘三线合一’,线坏了也没办法,只好自己‘兜进’……”龚先生向记者发来数张截图,都是申诉未果的订单。其中,“街电”的“免费时长”只有1分钟,是所有共享充电宝的品类中时间最短的。一旦发生“用错”,要向平台维权,则基本得不到回应。

      记者在杨浦区紫荆广场,找到了“街电”共享充电宝柜机。实测后发现,从扫码取出设备,再到捋出充电线给手机供电,基本就要耗费将近1分钟;点击“线上客服”说明情况,却多停留在“人机对话”;拨通线下的客服电话,工作人员生硬地回称“系统规定,无法退款”。

      民声建言:

      1.价格能否更透明?

      共享充电宝“价格不透明”备受市民诟病,有时候甚至“一柜一价”,而消费者借充电宝就像“开盲盒”,一不留神就会遭遇“价格刺客”。

      市民指出,目前各大共享充电宝品牌基本都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位置可查询,但在最为关键的价格上却普遍“打闷包”,无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商家应规范价格体系,制定合理的计费规则,并明确公示,让所有人都能明明白白消费。

      2.维护能否更及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共享充电宝基本都投放在各大柜机,但由于缺乏维护,长期无人管理,导致故障率偏高,也让消费者体验不佳。

      市民认为,作为共享充电宝的运营企业,在投放设备后,不能“一放了之”撒手不管,而是要做好运营、维护和客服的全流程管理。即便是“托管”给其他商户,也应制定明确的维修、保养计划和制度,将机器的品质提升,从源头上尽量减少或避免消费者“踩坑”的概率。

      3.申诉能否更顺畅?

      使用共享充电宝后出现问题,在寻求客服解决时,要么是“无人应答”,要么是机器人自动回应,申诉漫长无期,更让消费者“心累”无比。

      市民呼吁,共享供电宝运营企业在客服人员配备、响应机制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让申诉渠道更加畅通。

      新民晚报记者 徐驰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