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11111

ju11111

集换式卡牌 | 428人在玩 | 大小:82.70M | 版本号:V6.13.41

更新时间:2024-04-28 09:47:41

  • 简介
  • 版本
  • 资讯
  • 评论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政策速递1. 能源法草案提请审议2. 国家能源局发布《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征求意见稿)》3. 生态环境部:今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将下降3.9 湖北:全面建设火电行业碳计量体系5. 青海一季度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50 全国碳市场碳价首次突破100元/吨7. 安踏启动我国首家碳中和鞋服店8. 百诚医药首次发布《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9. 中美气候行动工作组甲烷小组组长会议召开10.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变暖的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专题碳讨碳价每吨突破100元,电碳协同下能否带动绿电绿证市场需求?正文一、政策速递A、权威声音1.能源法草案提请审议4月23日,能源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草案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本次草案从宏观层面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作出规定,旨在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性发展。草案共九章69条。零碳解读:此前,我国已在电力、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建立了多部单行能源法律法规。但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快速增加的情况下,能源市场体系仍不够完善,能源安全和保供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亟须进一步健全能源法律制度体系,发挥法治对我国能源安全和发展的保障作用。2.国家能源局发布《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征求意见稿)》近日,为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绿色能源生产消费的市场体系和长效机制,满足电力用户购买绿色电力需求。国家能源局公布《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征求意见稿)》,作为《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的补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零碳解读:2015年新一轮电改以来,我国电力交易市场发展迅速,为促进新能源电力交易和消纳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绿色电力的定义和绿电交易范围,并对绿电交易机制和价格机制进行了规范,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绿电交易统一规则。3.生态环境部:今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将下降3.9�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其中指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下降3.9%左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持续下降。零碳解读: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推动下,我国能源转型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今年,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左右的能耗下降目标,考虑到我国能源结构变化和快速上升的新能源占比,预计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将超过2.5%。B、地方实践4.湖北:全面建设火电行业碳计量体系4月23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度湖北区域碳市场电力行业碳排放计量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全面推进电力行业碳计量体系建设,完成碳计量子站建设和平台联通。全省22家大型统调火力发电企业建成碳计量子站并实现与总站的联通。零碳解读:电力尤其火电行业是碳排放重点领域,也是我国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加强火电行业碳计量体系建设是构建我国统一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碳减排的必要举措。5.青海一季度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50�24日,记者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今年1-3月青海新能源发电量127.3亿千瓦时,同比提升20.4%,一季度新能源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51.3%,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发电量超50%的省级电网。零碳解读:青海风光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生产基地。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青海等西北地区的新能源电力消纳问题成为制约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在电网不再全额保障性收购绿电的情况下,推动跨省跨区绿电交易便迫在眉睫,这对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和解决绿电供需地区错配意义重大。C、企业行动6.全国碳市场碳价首次突破100元/吨4月24日,据全国碳交易市场数据,当天全国碳市场开盘价99.52元/吨,最高价101.51元/吨,最低价98.67元/吨,收盘价100.59元/吨。全国碳市场收盘价连续六日上涨,首次突破百元关口。零碳解读:今年以来,在全国碳市场扩容工作加快、第三个履约周期碳配额收紧预期等因素推动下,全国碳市场碳价持续走高,全面已累计上涨超过30%。作为碳市场活跃度的重要信号,碳价的持续走高预示着我国碳市场在促进各行业减排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7.安踏启动我国首家碳中和鞋服店4月22日,ANTAZERO安踏0碳使命店在上海开业,据悉,安踏0碳使命店从产品制造到终端运营全面实现减碳目标。这是中国鞋服行业第一家由权威机构认证的碳中和店铺。零碳解读:发展碳中和产品是打造绿色产品体系、推动绿色消费的重要举措。根据安踏集团2023年ESG报告,安踏集团可持续产品占比已近20%。今年1月,安踏也首次推出跑鞋碳中和产品。此次,推出碳中和店铺显示出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8.百诚医药首次发布《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4月22日,百诚医药发布了《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这也是百诚医药2021年上市后发布的首份ESG报告。报告显示,百诚医药通过设置25个实质性议题、130余项数据指标,从创新品质、以诚为先、绿色低碳、共同发展这四个方面,全方位多视角展示公司在ESG方面的行动成果。零碳解读: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倒逼我国上市公司逐步加强ESG信息披露。近年来,上市公司ESG报告发布率逐步提高,越来越多上市企业加快发布公司首份ESG报告。D、国际看点9. 中美气候行动工作组甲烷小组组长会议召开4月22日,中美气候行动工作组甲烷小组组长会以视频方式召开,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美国环境保护局副局长詹尼特·麦克比及美国总统气候问题副特使里克·杜克出席会议。双方就各自甲烷控排行动、甲烷小组潜在合作领域以及优先合作事项等深入交换意见。零碳解读: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控制甲烷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向。2023年11月,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中提到,两国将立即启动技术性工作组合作,支持两国各自甲烷减/控排取得进展。此次会议是两国深化气候合作的又一体现。10. 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变暖的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4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3年亚洲气候状况》,报告显示,亚洲变暖的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受天气、气候和水文有关的危险因素影响,2023年亚洲是世界上灾害最多发的地区。零碳解读:全球变暖正催生越来越多的干旱、热浪、洪水、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加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气候适应城市建设迫在眉睫。早在2017年,我国就启动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2023年,我国启动新一轮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进一步深化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二、专题碳讨碳价每吨突破100元,电碳协同下能否带动绿电绿证市场需求?4月24日,据全国碳交易市场数据,当天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100.59元/吨,首次突破百元关口。今年以来,在全国碳市场扩容工作加快、第三个履约周期碳配额收紧预期等因素推动下,全国碳市场碳价持续走高,全面已累计上涨超过30%。作为碳市场活跃度的重要信号,碳价的持续走高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碳价的上涨必然提升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从而刺激企业加大碳减排力度。其中,通过购买绿电绿证的方式降低自身用能碳排放是最有效的手段。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征求意见稿)》,开始在国家层面统一和规范绿电交易规则,为进一步促进绿电绿证交易和消纳提供了保障。在电力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逐步成熟的背景下,碳价的上涨在刺激控排企业增加配额和CCER的需求的同时,能否会发生溢出效应,进一步带动电力市场上绿电交易的活跃,并推动绿电和绿证市场的需求变化,这对整个电碳市场都有着重要意义。

    图/IC

    1.电碳两个市场存在内在联系,电碳协同十分必要

    电力市场和碳市场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但因为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的范围包括企业外购电力。所以,企业通过电力市场购买电力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被纳入碳排放核算中,因此,两个市场产生了联系。

    2011年10月,我国在广东、深圳等七地展开首批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电力行业2000多家发电企业。今年1月,我国也正式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并将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纳入首批CCER方法学范围,认可了新能源电力的减排价值。

    2021年9月,在北京、广州同步启动绿电交易试点。2022年4月,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中心完成了首批绿证同绿电交易同步划转,实现了“证电合一”。“证电合一”意味着购买了绿电的企业可获得绿色电力认证,并可将绿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其绿色行为获得了国家认可。这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绿色电力交易市场,购买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量用于日常经营,并通过消费绿电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

    2023年,北京、上海先后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本市碳排放单位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关注的通知》《关于调整本市碳交易企业外购电力中绿色电力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通知》,明确将外购绿电排放因子调整为0 tCO2/104kWh,这意味着两地认可了企业外购绿电的碳排放量为零,我国电-碳协同的障碍正被打破。

    图/IC

    2.电碳协同下,碳价上涨将刺激控排企业的绿电绿证需求

    今年1月以来,全国碳市场碳价就开始持续走高,4月24日收盘价首次突破100元/吨,今年来已累计上涨超过30%。如果相较于每吨48元的全国碳市场初启日开盘价,当前碳价已上涨一倍多。

    价格上涨的同时,交易量也不断放大。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3月日均成交量为16.97万吨,较2月增长5.8%。参照之前碳市场交易特点,控排企业只有在履约期间才会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碳市场价格和交易量呈现出较为活跃的状态。此次,在非履约期间,全国碳市场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走势,表明控排企业的碳配额及后续履约成本发生了重要变化。

    控排企业履约成本的增加来自政策和市场变化等多个方面。一是今年1月国务院通过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于5月1日生效,与之前管理办法不同,条例加重了对未按时履约或未按期清缴碳配额的罚款力度。二是生态环境部加快了钢铁、水泥和有色金属等行业的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步伐,加剧了市场上配额竞争程度。三是在第三履约周期配额有缩减的预期下,导致企业配额惜售,碳价上涨。

    在此背景下,控排企业必将通过各种途径减少自身的碳排放以降低碳市场履约成本。其中,通过消费绿电降低企业用电产生的碳排放将成为最为主要的途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我国四大高耗能制造业(化工、建材、黑色、有色)用电量约占总用电量接近三成,由此可见,这些企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用电领域。

    随着全国碳市场价格对地方碳市场的影响扩大,以及其他高耗能行业逐步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全国碳市场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着更多企业的履约成本和经济效益。因此,控排企业尤其是在北京和上海地区的控排企业将极可能通过参与绿电交易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和碳市场履约成本。

    图/IC

    3.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也为绿电绿证消费打开了空间

    在开展绿电交易试点之前,新能源电力主要通过电网全额保障性收购方式进行消纳,绿电大部分通过国网、南网等电力配送企业统一配送,企业无法分清电力来源是否为绿电,也就无法获得绿电的环境价值,造成绿电消费意愿不高。

    同时,由于部分新能源电力仍有补贴政策,造成绿电绿证在交易过程中价格偏高,企业绿电消费成本较高。结合碳市场配额相对宽松,企业购买绿电绿证的积极性不高。

    2015年我国开始新一轮电改以来,加快了电力交易市场的建设步伐。在新发布的《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中,明确提出优先安排规划内的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小时,以及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优先发电,推动绿电市场化交易。

    2017年,《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中提出,允许分布式发电项目单位与配电网内就近电力用户进行电力交易,“隔墙售电”试点开启,极大促进了分布式发电项目的消纳。

    2021年,我国开始实行配额制下的绿证交易,绿证作为一项辅助手段进入了消纳的考核范畴。虽然目前配额作用仍没有显现,但如果开始设置高耗能企业的绿电使用比例的下限,市场的绿证需求量将显著增多。

    2023年出台的《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证核发的基本全覆盖,进一步扩大绿电供给,为降低绿电绿证价格、促进绿电消费奠定重要基础。

    近日,《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绿色电力的定义和绿电交易范围,并在国家层面对绿电交易机制和价格机制进行了规范,并鼓励签订多年绿电购买协议,这将为绿电绿证消费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和市场氛围。

    图/IC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编辑 白华兵 校对 赵琳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ltyj@bjnews.com.cn

    电话 13126803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