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赌场游戏

免费的赌场游戏

集换式卡牌 | 714人在玩 | 大小:23.96M | 版本号:V4.88.26

更新时间:2024-04-29 03:53:15

  • 简介
  • 版本
  • 资讯
  • 评论

    近期有关“央行将重启购买国债”的传闻引起讨论,随着财政部公开发文表态支持,再度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4月23日,财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协同配合的财政金融政策是提升金融供给质量的强大动力。文章提及,中观机制上,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曾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目前,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前列,流动性明显提高,这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可能。

    同日,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金融时报》记者问的文章中指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根据现行《中国人民银行法》,央行禁止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但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4月24日,多种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上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财政部的表态明确了两个问题,一是央行在二级市场交易国债,可以发挥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功能,不存在法律障碍;二是央行进入市场大量购买国债以发挥所谓QE功能,并不是宏观政策的初衷和目标。

    东方金诚首席经济学家王青表示,当前债市长端收益率偏低,如果央行将手中持有的长期债券卖出,可以直接调节债市长端收益率,推动其回归合意水平。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操作标的既可以是长期国债,也可以是短期国债。如果重点是调控短端利率,就会以买卖短期国债为主,反之亦然。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可以直接调控市场利率,相比现有的政策工具,灵活性增强,价格调控的效率也会明显改善。

    其实早在3月底,市场就掀起过一轮关于央行进场购买国债实现基础货币投放的热烈讨论,对于当前央行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国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则是各执一词。

    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家强不久前在2024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发布会上对此也有解读。王家强表示,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在二级市场通过购买国债来调节流动性,达到影响国债收益率的目的,这是很正常的操作,是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一个重要手段。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撰文《央行买卖国债的几重意义》中提到,央行若重启国债购买,进一步增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性,将有三方面意义和影响值得重点关注。一是为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增加了金融工具品种,提高了央行对市场预期的管理能力。第二个意义在于财政结构方面,国债是财政政策的组成部分,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有利于改善短期财政流动性与资金长期配置的平衡问题。最后一点是目前讨论中鲜少提及而笔者认为同样须予以关注的,即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可以看到,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有利于未来金融开放的投资环境的优化,而且进一步吸引非居民投资者进场推升国债的交易,也将使得货币市场日益成熟。这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良好渠道,有利于促进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市场的流通。

    事实上,历史上我国央行曾多次尝试国债买卖操作。例如,1996年,央行面向14家商业银行购买29亿元国债以投放基础货币。再如,2002—2003年,央行通过买卖国债调节流动性。又如,2007年,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成立中投公司,其中向农行定向发行1.35万亿元特别国债,央行利用卖汇获得的1.35万亿元人民币向农行购买了等值的特别国债。

    4月25日,民生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表示,我国政策利率和零利率仍有距离,降准也仍有空间,或尚未达到开启 QE 的阶段,结合当前国内宏观图景和历史操作来看,目前央行如果加大国债买断式购入,预计仍将聚焦于特别国债的承接上。

    记者 王赟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