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赢体育官网

千赢体育官网

集换式卡牌 | 552人在玩 | 大小:66.85M | 版本号:V1.1.23

更新时间:2024-03-29 17:33:03

  • 简介
  • 版本
  • 资讯
  • 评论

    “公司规定,由于‘空窗期’大于3个月,招聘无法继续推进,祝顺利。”近日,李臻接到了本月第4份面试结果通知,这次依然难逃失望。

    这是媒体报道的一位因为“职场空窗期”而被拒绝的求职者,而这并非个例,前不久“职场人的简历不敢有空窗期”成为热议话题,当一些职场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学习或是探索自身更多可能性后,渴望回到职场,却发现“空窗期”给他们“减了分”。

    想想前几年还兴起过“gap year”(间隔年)的说法,当时还被视为一种时髦,现在却是连“不敢有空窗期”。不得不说,职场打工人面临的门槛又多了一道,求职生态似乎又苛刻了一点。

    2020年曾有求职平台对对企业领导和HR展开一个调查,其结果显示,对于应聘者的职业空窗期,69.5%的领导更看重个人能力的匹配,对空窗期的容忍度一般在6—12个月之内,而企业的HR则会相对严格,58.7%的HR认为,应聘者的职业空窗期不能超过6个月。可见,挑刺空窗期是个颇为普遍的做法。

    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之所以在意“空窗期”,主要是会考虑长时间不工作,回归职场后可能无法适应职场的快节奏,求职者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这样的顾虑不能说毫无道理,但是考虑到千差万别的人生,统一用这种要求去看待,多少有些刻舟求剑了。

    家庭变故、身体疗养、考试准备、单纯放松等,都有可能是空窗期的原因。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空窗期都相当于是一个“喘口气”的机会。而如今喘气的时间过长,也变成了一个问题,恐怕只会增加求职者的疲惫和压力。

    而且,纠结空窗期是否有效,其实也值得打个问号。在网上其实有了应对空窗期拷问的教程,根据3个月、6个月、1年等不同时长提供不同的参考答案,用于蒙骗HR。入职的第一步,居然是学会“撒谎”,想想也是颇为讽刺。

    就比如有人说自己“一直在家无所事事,中间去奶茶店,炸鸡店试过一段时间工,但是没坚持下来”,后经修改过的回答就变成了“研究创业,然后走访调研了几个项目,去店里看看人群,实地调研了流水、管理和上游供应商”。话术一转换,马上观感就不一样,对于这些,HR恐怕也不太好分辨。

    这也在侧面说明,对于HR来说,如果不能从面试、试用中看出合格与否,那么单纯从空窗期时长和原因问答里又怎么看得出呢?不然就只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对求职者概不宽容,而这,恰也是空窗期焦虑来源所在。

    无论如何,空窗期怎么度过,都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单纯由于空窗期过长而拒绝求职者入职,其实已经涉嫌职场歧视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还是应当反思这种过于教条拘泥的选拔标准。招聘终究是个综合能力的测试,还是应当增加考察的科学性,回归能力本位,而不是四处树一些标准,对求职者进行粗糙的分门别类。

    于求职者来说,也不必对种种空窗期过于恐慌。空窗是从职场暂时离开,但人生阅历是无法被切割的。空窗期无论是对个人能力亦或是心理状态能有所帮助,那么都不妨从简历、面试和试用等环节展现出来,用以增加自身价值砝码。

    当然,挑刺空窗期的根本原因,恐怕还是供求不平衡,用人单位不乏挑挑拣拣的余地,空窗期也就变成了“污点”。而这更是社会面临的问题——只有大规模地创造就业岗位,那种想一出是一出、对求职者的吹毛求疵,才会真正地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