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首页入口

凯时首页入口

集换式卡牌 | 836人在玩 | 大小:92.61M | 版本号:V1.11.7

更新时间:2024-04-08 07:51:28

  • 简介
  • 版本
  • 资讯
  • 评论

    极目新闻记者 刘闪

    通讯员 朱世坤

    溪水村前绕,小院春光好;鱼在水中游,人在岸上走……清明时节,走进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团堡镇小溪河上游河段,草长莺飞,花红柳绿,小桥流水,鱼儿撒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小溪河是清江的一条支流,全长35.2公里,流经团堡镇黄泥坡、朱砂屯、野猫水等7个村寨。过去,7个村寨虽然有河流穿村而过,但多年来有河不见水,特别是在枯水季节,不仅河床裸露,沿河两岸还有大量的菜园、垃圾。

    近年来,团堡镇坚持把保护水资源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运用共同缔造模式,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变“政府主导”为“政府牵头、多方参与、共同治理”,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着力打造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水美乡村,梦里田园,绘就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新画卷。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千余万元,完成小溪河黄泥坡段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堤6.6公里,疏挖河道5.2公里,修建游步道2.3公里,改造风雨桥1座,不仅提升了小溪河景观,还有效增强了抗洪能力,保护农田1.1万亩,受益人口1.5万人。


    “以前小溪河的水又脏又臭,现在河水变清了,河道变美了,随着天气变暖,来小溪河游玩的人是一天比一天多,清明节期间,人流量比平时更大。”团堡镇黄泥坡村村民谭光武亲眼见证了小溪河的变化。

    借助小流域综合治理,团堡镇以“水”为抓手,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小溪河新岸线,搭建游客和群众休闲亲水平台,形成“景观 休闲 水美 旅游”发展新业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多种效益共赢。

    充分利用流域内良好的生态资源,推动“旅游 ”农业、交通、生态等融合发展。依托流域内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千亩山药基地、百亩葡萄基地及桃花园、犁花园、火龙果园等,打造民俗体验游、生态赏花游、山地休闲游、避暑度假游、农业科普游等乡村旅游产品。引导林农种植黄精、黄连、大黄等中药材,带动沿线药材种植面积增长到2100余亩。


    运用5G网络及物联网技术,重点打造了集生产、展示、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利川智能蔬菜园。以园区为核心,黄泥坡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民族团结、农业生产、农耕文化体验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今,5000亩智能蔬菜园已成为展示利川产业发展的窗口和名片,也是农旅融合发展的典范。白天劳作、夜宿农家,清华大学自2021年在黄泥坡村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后,已有60余名大学生在这里体验耕读生活。2023年,智能蔬菜园共接待恩施州5000多名学生到该园研学。“这里不仅是数字赋能农业的样板,也是现代农业科普最生动的课堂。”利川市团堡镇经济发展办工作人员孙邦泽介绍。

    春种生菜、韭菜,夏种辣椒、茄子,秋种菠菜、香菜,冬种黄瓜、芹菜……随着现代科技的应用,黄泥坡村已从过去的“秋天收”变成现在的“四季收”。2023年,智能蔬菜园产出辣椒、甘蓝、小白菜、卷心菜、西红柿等各类蔬菜4000多吨,全部销往外地,产值超过270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109户群众稳定增收。

    野猫水村多层次引进市场主体,以发展观光休闲、采摘体验农业为突破口,推广以葡萄、蓝莓、西瓜等水果为主的阳光农业,种植良种葡萄、蓝莓200亩、大棚西瓜200亩、金银花800亩,带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群众增收致富。发展民宿60家,夏季日均接待游客700余人,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全村民宿旅游年收入600万元以上,旅游业已成为全村的主打产业和优势产业。


    宜影塔下风光美,宜影湖畔欢歌多。宜影古镇依托野猫水村良好的山水林田自然资源和宜影塔、宜影湖“两张名片”,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山水野趣,乡村休闲”为主题,打造了集避暑休闲、分时度假、短期旅行、赛事会务、养老养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为野猫水村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活力。如今,湖北省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创研基地、利川市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武汉(中国)文艺家农场创作基地纷纷落户宜影古镇。

    “目前,连通小溪河的百年古湖宜影湖,已进入全面整治阶段。下一步,将推动实施小溪河朱砂屯段、野猫水段、大坝段沿线综合治理工程,用小桥流水的韵味、小家碧玉的品质、小城故事的内涵,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到河道景观建设中,以河川为主线、生态为底色、田园为主体,助力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团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