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国际游戏

pt国际游戏

集换式卡牌 | 371人在玩 | 大小:85.70M | 版本号:V5.14.25

更新时间:2024-03-29 00:12:20

  • 简介
  • 版本
  • 资讯
  • 评论

    经常有人问我,我最喜欢金庸小说中哪首诗词,早些年答的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后来觉得《射雕英雄传》里樵夫唱的“城池俱坏,英雄安在?云龙几度相交代。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也很好。现在随着马齿徒长,喜欢的已经是那些更深沉悲怆一点的诗词了。

    我现在读金庸小说,有两个读法,还有两个小心得,不揣浅陋写出来,给读金庸的人参考,其实读的遍数多了,自己也就领会出来了。


    第一个读法是跟着金庸的脚步读,这是个地理坐标。从童年少年到青年,金庸颠沛流离,何止是走万里路。金庸家世很好,书香门第,曾经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被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皇帝都给送匾。但清朝时查家发生了文字狱,全家流放,从此走下坡路,参看《鹿鼎记》。金庸是海宁人,海宁有陈阁老,海宁潮也非常有名,《书剑恩仇录》基本就是在为家乡作传。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读者老说金庸小说里表哥都很不堪,这是戏言,金庸对徐志摩还是很好的,海宁修缮徐志摩的墓金庸还致信感谢。金庸生于1924年,1936年考入嘉兴一中,参看《射雕英雄传》嘉兴烟雨楼之约。1937年日军侵华,13岁的金庸跟着中学徒步迁徙,到衢州、丽水坚持上学,他的母亲在海宁死于战乱,参看金庸多部小说中的母亲之死。金庸小小年纪,在国仇家恨中刻苦求学,他一生都是民族主义者。中学因讽刺训导主任被变相开除,大学因打抱不平自动退学,像不像《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离开大学以后,金庸还去湘西干了一年农场,所以《连城诀》里的狄云是湘西人,一灯大师隐居在湘西,《飞狐外传》里的程灵素是湘妹子。我怀疑蓝凤凰、何铁手也都是按照湘西苗寨妹子写的,因为我去湘西旅行的时候,有个苗族姑娘就声称能对我种蛊。然后,他的脚步又去了杭州、上海、香港,从《大公报》走到了《明报》。


    第二个读法是跟着金庸的社论读,这是个时间坐标。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写的时间是1955年—1972年,他的《明报》创刊于1959年,卖掉是在1991年,在明报的30多年,金庸一共写了8000多篇社论。那些年里金庸白天在家里写小说,晚上去报社写社论,读者公认他的社论很有历史感,而小说很有现实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总是打扮一番重复出现,我们今天想说的,想骂的,金庸早已经写过了,骂过了。你如果列一张金庸小说的报纸连载年代表,再按年代查找他写的社论,也许会发现这位“香江第一健笔”玩的是周伯通的左右互搏,社论种直接臧否的事件,换一种写法就会出现在连载的武侠小说里。我只是感觉,没有详细考证,谁有兴趣可以试试看,会有助于对其武侠小说的理解。


    说完两个读法,再说两个小感想,第一个是我觉得,金庸的武侠小说仍然是民国武侠小说潮流和报纸专栏连载潮流的延续。从中国历史上看,不管是宋元话本,还是明朝小说,都是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出现以及印刷术发展的产物,《水浒传》《三国演义》出现于明初,《西游记》《金瓶梅》出现于明中后,都是这个道理。到了民国报刊业兴起,又给通俗文学带来大发展,小说报纸连载成了朝阳行业,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连载6年,还改编成民国最卖座的电影之一《火烧红莲寺》,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连载十几年,但老舍先生说,民国唯一妇孺皆知的作家是张恨水,他的小说连载直接捧红了好几份报纸,读者每天排队买报纸读他的《啼笑因缘》《金粉世家》,他被称为“中国的大仲马”。


    这不巧了嘛,金庸也被称为“中国的大仲马”。金庸武侠小说连载的洛阳纸贵,武侠小说对报纸的作用,香港报纸的模式,香港报人和文人的生存状态,都是民国在香港的延续,而在小说连载的地位上,金庸也是张恨水的接班人。

    第二个小感想,虽然金庸晚年一遍遍地修改,往大师的路上一路狂奔,但在我看来,金庸的小说,连载才是灵魂。前些年网络小说兴起的时候,朋友说有个叫唐家三少的,一天更一万字,一年能更300万字,听着都舌挢不下。我说这有什么,张恨水拿笔纸上写连载也每天5000字啊,金庸则是一次写8000字,一个通宵写完,不过他不是每天。


    所以啊,金庸的武侠小说连载,本质上相当于那个时候的“网络文学”,宋朝话本、明清小说、民国连载、香港副刊、网络文学,这是一脉相承的。当下网络文学是不是主流?这个就看什么标准了,一位编剧朋友跟我说,看看现在大火的影视剧,有多少是根据网络小说改变的?至少影视这一块,最大的来源地已经是网络小说了。

    有人提出一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还读金庸小说吗?他的新派武侠小说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我还真去点开番茄小说,去看看武侠小说的世界是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页的小说被分为了玄幻魔法、武侠修真、科幻灵异、穿越时空等,看上去更新迭代了不少。我随手点开一部,书名叫《一切从天龙八部开始》,里面各章名字叫温家五老、袁承志、风清扬、何红药、思过崖、闪电貂、小钟灵。点开看正文,第一眼就是:“姑苏慕容,莫非是那位慕容公子不成!”岳不群闻声,不由得眉头微皱道。我拍手大乐,现在的武侠小说作者,比我们老读者把金庸先生照顾得更好啊。


    这就像作为黑泽明的影迷,我看徐克的《七剑》时,不由喊出了一句:嘿,《七武士》!读金庸的《雪山飞狐》,又喊出一嗓子:嘿,《罗生门》!

    金庸认为小说的灵魂是故事性,我也认同,不管宋朝的《武王伐纣平话》、金庸的武侠还是现在的网络小说,本质都是讲故事。故事是永恒的,变化的只是载体,是传播媒介。是别人搞不明白罢了。

    (潘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