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手机网页版

kok手机网页版

集换式卡牌 | 107人在玩 | 大小:68.34M | 版本号:V8.43.73

更新时间:2024-04-26 17:21:25

  • 简介
  • 版本
  • 资讯
  • 评论

    唐学钰聊城报道通讯员朱燕

    “孩子们,小麦什么时间播种呀?要生长多长时间才能成熟呀?”“杜奶奶,我知道,我知道,是冬天播种,夏天才能收获。”“杜奶奶,麦子要很长很长时间才能成熟,我们要爱惜粮食……”4月19日,高唐县姜店镇王楼村的麦田里,齐鲁时代楷模杜立芝正在给春长小学的学生上劳动实践课,绿油油的麦田里,孩子们围着杜奶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热烈而生动。


    当日,在齐鲁时代楷模杜立芝“一站式”劳动实践“大思政课”活动中,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切身学习农业生产知识,深入温室大棚体验科技兴农,目睹杜奶奶常年如一日扎根农业一线服务群众的真实场景,聆听党的声音,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激发了爱国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高唐县把劳动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让“思政课”走进田间地头,让同学们实地体验农耕文化,感受科技魅力,探寻乡村振兴力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让孩子们对事物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思想认知上,更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春长小学苏吉鹏老师介绍。


    在王楼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孩子们一进大棚,就被挂满枝的圆茄吸引了,一个个的圆茄饱满晶莹,垂挂掩映在绿色茄叶下,像是一个个小精灵,孩子们兴奋不已,嘴里不断传出“哇塞”的声音。齐鲁时代楷模杜立芝手把着一根茄枝,耐心给孩子们讲解大棚生产知识,一遍又一遍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看到棚内滴灌、温控的现代农业科技,同学们被乡村振兴的硕果所震撼,切身感受到劳动教育不仅要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累,更要有科技改变生活的勇气。

    探讨完农耕文化、科技兴农话题之后,孩子们和杜立芝一同又来到姜店镇王楼村,探寻省级美丽乡村的建设魅力,聆听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下乡村美丽蜕变的幸福生活。在王楼村的科技小院,村里的老百姓知道杜立芝来,早早地拿着小马扎来到现场,等着听杜立芝“家常式”地讲课。“今天是谷雨,小麦开始进入了抽穗和孕穗的关键时期,能不能高产就看这个时期了,俗话说‘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要抓住谷雨前后时期,加强田间管理,小麦想不高产都难。再就是,从现在开始,各种大田农作物都要下种了,不能耽误一年的收成……”“马扎课堂”上,杜立芝边讲农业管理技术,边把党的好政策融会贯通,“技术 宣讲”的方式,老百姓入耳入心,也打通了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孩子们一同聆听了杜奶奶的讲课,深切感受到杜立芝不仅是农民依赖的技术专家,更像是老百姓亲如一家的“娘家人”。所看所感,更加感悟到了身边榜样的力量。

    研学是行走的课堂。随后,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沿着村庄的道路围村前行,宽敞整洁的街道,整齐划一的房屋,一面面精心打造的文化墙,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广场,还有整理一新的坑塘,各色的花草铺满路边,让人心旷神怡,孩子们在美丽乡村环境的熏染下,个个兴奋地想要飞起来。走到村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这也是本次研学的最后一站了,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认真回顾了这堂劳动思政课的内容,踊跃发表着自己的所见所感。“我非常喜欢这次劳动思政课,给我带来了心灵的触动,让我对劳动教育、榜样精神、乡村振兴都有了更深的认知,收获很多。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高唐县春长小学学生王奕铭坚定地说。

    高唐县大力推进“行走的思政课堂”建设,加强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衔接,坚持“五育并举”,组织学生走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场馆、好人工作室、乡村田园等,把思政课转化为贴近实际、贴近对象、贴近具体的生动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既有“实地考察”,又有“知觉探索”,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付诸到脚踏实地的行动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高效、鲜活、有温度、接地气的思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