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下载

新世纪下载

集换式卡牌 | 791人在玩 | 大小:13.39M | 版本号:V2.42.39

更新时间:2024-03-28 23:50:06

  • 简介
  • 版本
  • 资讯
  • 评论

    来源:封面新闻


    □蒋璟璟

    近日,有网友反映称,自己用网络电视给孩子播放儿歌时,竟然出现了一首改编的儿歌,歌词让人感到不适。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类似家长口中的“毒儿歌”并非个例。一些儿歌中或掺杂脏话,或宣扬暴力,或带色情词汇,还有的歌词怪异,让不少家长直言毁“三观”。采访中,不少家长反映,一些儿歌歌词“擦边”、内容低俗,简直“少儿不宜”。(法治日报)

    “儿歌”作为一类特殊的文艺作品,近年来其整体发展态势堪称冷热不均。一方面,传统的创作主力和供给模式日渐式微,诚如很多家长所抱怨的“市场上缺少符合当代潮流、朗朗上口、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老歌勉力维持、新歌“后继乏力”,颇有青黄不接之势;另一方面,非专业、非常规的儿歌生产力量迅速崛起,各路“野生儿歌”层出不穷,迅速占据市场。由此,儿歌由一个相对封闭、可控的供给结构,切换到了“众创”结构,这之后,难免就泥沙俱下了。

    以往,儿歌无论是作为出版物还是影音作品,其整个的创制、发布过程,都是层层把关、严格审核的。与之相较,如今的很多儿歌,都属于网络原生作品,“网来网去”最终落地流传,对于这一传播链条,监管的介入,很多时候明显是力有不逮的。从媒体调查情况来看,“毒”儿歌与儿童接触主要在两个环节,一个是录制歌曲时,儿歌录制方通常会请小朋友唱出歌词;一个是歌曲生成后,通过儿歌软件、唱片、短视频平台等,被儿童接触到。在幼儿园等场景内,此类“毒儿歌”往往会病毒性扩散。

    事实上,很多“毒儿歌”最初都是以短视频的形式流出。最开始,其虽然披着“儿歌”的外衣,可本质上更像是一种“成人玩笑”,是以童真童趣、童言童语所掩饰的“恶趣味”。成人唱着“毒儿歌”,一种反差感与冒犯禁忌的隐秘快感,油然而生。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种“成人化儿歌”,往往不合时宜地被当作真正的“儿歌”。由于其简单的歌词、明快的节奏与洗脑的旋律,那些热衷模仿的孩子们极易有样学样,往往会将之作为展示、炫耀的事物大加推广。

    当儿童日常广泛而深度地接触网络世界,所谓“儿歌”与“非儿歌”的边界,注定越发模糊。此前,夜店风口水歌流行幼儿园的报道也曾引发大众关注,与之同理,“毒儿歌”的无孔不入,同样暴露了一种“源头失守”的风险。就此而言,对于“毒儿歌”的治理,并非孤立的,而应该指向关于守护低龄儿童文化生活,廓清其专属“内容池”的普遍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