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梅游戏城官网

美高梅游戏城官网

集换式卡牌 | 214人在玩 | 大小:64.70M | 版本号:V7.94.43

更新时间:2024-03-28 23:05:14

  • 简介
  • 版本
  • 资讯
  • 评论

    2023年5月,一场面向广州、香港、澳门高校师生设立的“活力杯”设计活动在穗启动,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参与。一群“未来规划师”深入广州越秀、荔湾的大街小巷,以两大中心区为基点,为老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献计献策。

    3月25日,穗港澳高校“活力杯”设计活动总结会在广州举行。历时近一年,经三轮专家评审,187份优胜作品从321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产生了16个一等奖、30个二等奖、50个三等奖及91个优秀奖,并在此次会上获颁发证书。

    这是广州首届举办穗港澳高校“活力杯”设计活动。“穗港澳地区同宗同源,本来就有共融共进的先天优势。”活动组织方、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郑宇告诉南都记者,承办此活动旨在携手三地高校师生,立足共通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加强设计领域的全面合作与交流,加深文化共识,共同实现设计让三城更美好、更有活力的愿望。

    如今,不少获奖项目正开始在广州多个街巷、社区落地生根,从蓝图化为现实。


    广州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越秀、荔湾区政府和相关街道,广州城市规划协会、香港规划学会、澳门规划学会的主要负责人,以及穗港澳高校优胜作品团队代表合影留念。

    院士专家坐镇

    近40所高校、2220名师生参与竞逐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港澳规划师、建筑师走进湾区内地城市执业,“港澳经验”应用于内地城市规划建设的典型案例已数见不鲜,但穗港澳地区高校师生“同台竞技”还是头一遭。

    穗港澳高校“活力杯”设计活动由广州市政府指导,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越秀区政府、荔湾区政府主办,广州市委宣传部、统战部、港澳办、教育局、团市委以及三地协会协办。

    活动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许学强、中国美协副主席李劲堃等院士大师担任顾问,郭明卓、陈雄等来自大湾区优秀设计机构、科学院、行业协会的32位知名专家担任评委,共同为青年人搭好设计筑梦台,足见专家阵容强大,比赛竞争激烈。

    “‘老城市新活力’这个发展主题已经被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我们与多所高校座谈后,决定先立足于老城区,选择最希望年轻人关注的区域开展交流与竞赛。”郑宇说。

    据统计,广州、香港、澳门三地近40所高校、2220名师生报名参与活动,既有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重点院校,也有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院校专业横跨地理、规划、建筑、景观、艺术、市政工程等多学科,还有穗港澳高校组织联队。


    现场为获奖学生颁发证书。

    “接到活动通知后,我们立马发动了全系师生积极报名,大家都很踊跃。”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系主任黄耿志告诉南都记者,此次活动的特色不仅在于联动穗港澳三地高校交流合作,更在于其选题接地气,深入推动了产学研合作。

    “活动设定了选题范围,这些选题来自政府或企业推动城市规划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让高校的师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针对区域问题研究解决方法。”他说。中山大学成了三所荣获“优秀教学奖”的参赛高校之一。


    专家评审会。

    历经与高校开展座谈会、宣讲会近40场,与16名校长院长、90名教师和数百名学生面对面交流,活动收到了321份参赛作品。经专家初评、答辩终审等程序, 187个作品获得奖项,其中46支入围决赛的队伍同台竞技,实物与模型齐上阵,线下与线上直播同进行,描绘着他们对美好宜居城市的想象与期望。

    “走读”背街小巷

    设计想法兼具“温度”与“深度”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蕴藏着广州发展的脉搏,承载着老广州的市井气与人情味。如今,它们也成了这些师生们的共学场、实践场、展示场。

    此次活动,主办方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联合发起“走读广州”调研活动。132位师生走进越秀、荔湾老城大街小巷,走访足迹累计超过1600公里,途经海珠广场、天字码头、北京路、大小马站书院群、永庆坊、华林寺、荔枝湾涌等诸多历史文化节点。


    “走读广州”调研活动。


    “走读广州”调研活动。

    老人、小孩等群体出行、居住、娱乐的切实需求,成为参赛师生们的关注重点之一,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有特色的想法随之涌现,既有口袋公园、人行桥、街巷等小设施、微空间设计,也有提升滨水步行环境、老旧小区人居环境的较大尺度城市与景观设计,既有关注老城历史保护、绿色生态、活力营造等理念的研究,也有针对老城文化传承的历史街区改造。

    例如,聚焦老城区空间品质提升,作品《“三”引青年,巢筑越秀——空巢青年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第三空间满意度调查》通过设计营造既满足现有历史街区居民需求,又能吸引青年汇聚的社区第三空间,激活城市活力,推动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


    《“三”引青年,巢筑越秀——空巢青年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第三空间满意度调查》。

    聚焦城市发展现实问题,《老龄老旧社区空间治理与适老化改造路径探索》创新提出了老龄老旧小区“老龄主导”模式,探索老旧社区适老化空间环境营造的策略和路径,满足老年人在地性养老的需求;


    《老龄老旧社区空间治理与适老化改造路径探索》。

    聚焦城市水系与微气候发展,有调研团队发现,荔枝湾历史街区总体建筑密度较高,绿化较少,导致热岛效应显著,舒适度低,因此在作品《荔枝湾历史街区空间肌理对夏季热环境的影响研究》中针对性提出面向微气候改善的优化建议;


    《荔枝湾历史街区空间肌理对夏季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聚焦城市形象新名片,作品《茶游·社区营造设计》提炼了岭南茶文化元素符号,落点沙面,设计与广府茶文化相关文游产品,营造“茶游”体验式城市漫步活动。


    《茶游·社区营造设计》。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胡君杰与杨阳联合提交了《历史名城老旧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探索:以广州市荔湾区耀华社区和逢源北社区为例》的调研报告。

    胡君杰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对老城区颇为熟悉。“我们确定了以老旧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为研究方向,就选定了荔湾区的两个社区进行深入研究,尝试用搭建一种评估体系来评价老旧社区的防灾保障能力”,胡君杰告诉南都记者,通过调研发现,两个老旧社区已制定较为完善的防灾应急预案,需进一步厘清街道与社区的权责关系,提高社区整体群众参与防灾减灾主观能动性,完善防灾减灾标准、强化监督评估能力,推动社区治理水平有新跃升。


    “设计之家”活动场所。

    随着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主办方特别打造了一处“设计之家”活动场所,面向公众开放。“设计之家”位于荔湾区多宝街宝庆新中约43号——宝庆大押旧址,这里是荔湾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末。活动期间,该建筑开放首层及庭院,为参与活动的高校师生提供讨论设计构思、开展设计工作坊、组织公众参与活动的场所,并成功举办荔湾区历史文化街区主题展览,实现以赛促用,以用促保。

    大胆思考想象

    让更多“可能性”成为现实

    走访调研、设计研究,师生们结合当地居民的需求反馈,形成改造设计方案或调研报告,表达着自己对当下老城更新保护的大胆思考与想象,并在主办方联合广州美术学院策划的“改造与更新”课程成果展上进行展示。

    “在这次大赛中,我们看到一些很务实的有关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让人耳目一新的具有前瞻性、创意性的好想法,让更多的人看到不同专业的老师同学们对城市的期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彭长歆表示。

    郑宇也深有同感,“有很多同学的作品,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设计方案,甚至有对整个城市有效运转逻辑的宏观思考,或者对城市微观漏洞的解决思路,这是出乎我们意料的。”

    来自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作品《庭院蔬香·让蔬菜美化你我生活——荔湾区耀华社区闲置低效空间美化设计》让郑宇印象深刻。


    《庭院蔬香·让蔬菜美化你我生活——荔湾区耀华社区闲置低效空间美化设计》。

    “这些学生的想法很质朴,既然房前屋后都需要建设绿化用地,他们就考虑到规划社区小菜园,兼具景观设计理念,可以说很有‘国民接受度’。”郑宇提到,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为此选定了一个社区公园,邀请社区里的多个亲子家庭根据这个设计方案对荒废空地进行了改造,成功打造社区小菜园。“大家都觉得很有意义,既具有实用性,又考虑了环境美观,有效用活的社区资源。”

    在越秀区的城市更新改造史中,大小马站备受社会关注,如今越秀区正全力推动大小马站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此次活动中,大小马站也是学生们开展研究的热门选项。

    如作品《屋上园——大小马站街区城市设计》,通过在大小马站街区创新设计一个以园林为主题的公共屋顶系统串联起街区的四个区块,解决公共空间碎片化问题;《广州市大小马站城市空间品牌设计》则以大小马站书院群遗址、传统书院文化为基础,对大小马站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创造可爱萌动的“Hello小马”符号形象,形成品牌文化空间……


    《屋上园——大小马站街区城市设计》。


    《广州市大小马站城市空间品牌设计》。

    “这些方案每一个都很‘大胆’,比我想象中关注了更宽范围内的文化资源整合,给越秀区政府提供了很多建设思路。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次推介会,就几个大小马站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推荐。”郑宇说。

    这是一次精彩的竞赛,更是一次有意义的交流。“不管你得没得奖,对于已经到来的城市更新的时代,我们所有人都是新手。”奥雅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李宝章认为,要承认自己认知的局限,通过相互学习与交流,在争论与质疑中共同寻找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学生们与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

    在香港城市设计学会会长Barry看来,如今,让更广泛的民众参与构建我们的城市、塑造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关键,更需要居住在城市中的所有人了解我们的城市设计,并为此作出贡献。郑宇则提到,未来希望有更多机会,让更多的穗港澳学生走进广州其他城区、乡村,共同为城市发展贡献年轻的智慧。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图片:活动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