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

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

集换式卡牌 | 30人在玩 | 大小:89.41M | 版本号:V6.90.7

更新时间:2024-04-29 16:53:31

  • 简介
  • 版本
  • 资讯
  • 评论

    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通讯员 龚碧辉 张安


    华师一附中和华科附中获授牌“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工程”工程校

    4月24日上午,在以“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为主题的2024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下文简称“华科附中”)被授牌“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工程”工程校,两校将分别承接青少年科普卫星“八一9星”“八一10星”工程。

    这意味着,武汉中学生的“造卫星”事业正式启动。

    “‘中国青少年科普工程八一工程校’是在国家航天局指导下,由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联合有关单位发起实施的青少年科普卫星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授牌8所工程校,共研制了8颗卫星,其中已成功发射4颗卫星,还有4颗正在紧张的研制过程中。”主办方介绍。

    那么,武汉这两颗新星,从研制到发射上天需要多久?华科附中校长鲁周超说,预计“八一10星”得花3年,“我校身处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光谷的怀抱之中,有优良的科学教育传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今年,我校被教育部办公厅推荐为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被湖北省科技厅确定为‘青少年科学思维培育行动’试点学校,也是首个‘湖北省天文特色学校’。与此同时,我们有得天独厚的超强导师团——华中科技大学的航空航天学院、物理学院天文学系等院系的师资、科研力量雄厚,有大学一流的教学与卫星研制条件,这些都将为我校学生全程参与科普卫星研制保驾护航。”



    在华科附中,许多学生爱天文

    华科附中物理教师王琴将作为中学带队老师全程参与“造卫星”。在2021年9月到华科附中任教前,她是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硕士导师,本、硕、博均毕业于华师,博士期间曾获CSC留学基金赴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求学;到华科附中后,她除了上物理课,还带天文社团,并面向高一、初二学生开设天文校本课程。“我的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天文学系主任的郑小平教授鼓励我们努力把小卫星工作做好。他说,学生们通过系统性地对研制任务进行规划,开展航天科学探索、新技术研制,不仅能提升科学素养,还能弘扬科学家精神。”

    据介绍,华科附中将选拔约50名数理思维上佳的学生参与“造卫星”。“我们想开发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模块,比如做遥感测绘、生物样本研究、气象观测、通信监测等。”王琴说。

    链接

    中国科学院院士给高中生上“超导”课,详解现象级科学热点

    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通讯员 龚碧辉


    4月25日,华科附中学生上起院士课、专家课

    “为了给高中生讲好超导、强磁场,我花了比给研究生上课多三四倍的时间来备课。”4月25日,参加中国航天大会“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暨航天专家进校园活动来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强电磁工程与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秋良说。

    “超导的话题非常火,网上做实验再现的视频也很多。没想到,超导跟航天有关。”该校高二(11)班学生池沿说,王院士作报告时,他一直在认真做笔记,“原来超导研究已有113年的历史,但人类迄今还没有完全理解各类超导体的微观机理。如果这一步能做到,就有可能突破我们现有的凝聚态物理学框架。我感觉做这样的基础研究会很有意思。当然,正如王院士所说,作为高中生,我们现在能做的事,应该是学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增强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基本物理现象与规律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未来实现科技报国。”



    要追就追这样的星

    “经常听说做基础研究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可听王院士的课,完全不是这样。”高二(10)班学生程怡菲说,超导电工学(磁体)能应用于电力工业、医疗设备、科学仪器、高速交通、大科学设施、新型能源等,超导电子学也能用于做超导计算机等,“王院士告诉我们,技术的发展生根于基础研究之中,这让我坚定了今后选择基础研究方向的信心。”

    “其实,一个人要想人生出彩,靠的就是做好基础功夫,学习如此,阅读也如此。”当天,钱学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也来到现场做分享。他说:“希望大家从现在起就立志做终身阅读者、终身学习者。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在高中三年里阅读600万字。”


    课后,王秋良院士题词


    课后,钱永刚教授题词

    “两位大师的建议,我们正在‘元思课堂’中落实。”华科附中校长鲁周超说,“元思课堂”的关键属性在于从学生的本源思维出发,以发展其多元思维、深度思维为重点,引导学生回到思维的起点、学会思考的方法、调控思维的过程,最终优化其思维品质、提升其思维层次、提高其思维能力,这样的课堂讲科学、有逻辑,不仅能满足新高考选拔更高思维品质的人才要求,还能帮助学生获得立足AI时代的根本性能力。“钱学森先生曾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现在尝试给出这样的答案。”他说。

    (来源:极目新闻)